2025年,中国电竞产业迎来里程碑式发展,亮点纷呈,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在即将告别2025年之际,NBD游研所对过去一年中国电竞产业进行了深度复盘。今年7月,国际奥委会宣布将与沙特奥委会合作,于2025年举办首届奥林匹克电子竞技运动会;8月,国务院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支持电子竞技等发展;而电竞史上规模最大的赛事——首届电子竞技世界杯也于今年在沙特阿拉伯举办。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竞市场,2025年产业实际销售收入达275.68亿元,同比增长4.62%,在连续两年同比下降后重回增长。各地政府纷纷建设“电竞之都”,线下重磅赛事不断,资本市场迎来“中国电竞第一股”——星竞威武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然而,尽管拥有高光时刻,电竞资本在2025年更加理性,活跃度远不如2024年。电子竞技仍未出现一个让行业、学界、政界公认的清晰边界和概念,消费场景相对单一,规范化、人才培养孵化方面也存在不足。
据《2025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2025年,省级以上、职业选手参与的非表演类电竞赛事共举办124项,线下举办赛事数量大幅上涨12%。58%的赛事全程线下举办,32%的赛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另有10%的赛事为线上举办。
线下赛事的火热带动了城市文旅发展,也为城市“自定义”新标签带来了机会。2025年的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巡回赛事就落地在许多传统电竞赛事覆盖较少的地区。
腾讯互娱天美电竞中心副总监黄凯表示,KPL的到来不仅使城市原本的观众惊呼“KPL来我家了”,也吸引了众多外地年轻人前往观赛。这些比赛里有超过七成的用户来自外地,他们除了观赛,还会浏览当地的知名景点,感受不同的独特文化。
热门电竞游戏如《英雄联盟》《CS》今年都有重磅赛事在国内落地,选择在中国开赛印证了中国电竞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据《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MSI)比赛举办地成都高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数据,本次赛事总开票数约83000张,其中外地观众约占总人数的70%—80%,国外观众约占总人数的15%—20%。
成都、杭州等城市也在其“名片”上重点标注出了电竞新标签。近年来,成都先后印发《关于推进“电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都市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政策》等产业扶持政策,明确提出将成都建设成为“电竞文化之都”。
2025年,中国电子竞技线下赛事举办城市中,上海持续成为举办电子竞技赛事数量最多的城市,占全国的17.8%,成都位居第二,占全国的15.3%,再次为杭州、北京,占比分别为7.3%和6.5%。
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在“2025年度中国电竞产业年会”上分享的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20个市级单位陆续出台过电竞产业支持性或规划性政策。
游戏行业分析师张书乐表示,电竞和城市要联动,前提是要有所植入,例如电竞游戏中出现城市的名胜古迹做地图、用城市的历史名人做游戏角色,这样赛事和城市的关联才会更强。
《2025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的一组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实际销售收入275.68亿元,同比增长4.62%。其中,占比最大的依然是直播收入,为80.84%。其次是赛事收入、俱乐部收入和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8.75%、6.37%和4.04%。
2025年7月,澳门前首富何鸿燊之子何猷君参与创办的国内电竞企业星竞威武集团(NIP Group)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摘得“中国电竞第一股”。
9月,电竞赛事运营商“英雄体育VSPO”主办的亚洲首个国际综合性电竞赛事——电子竞技亚洲冠军联赛(简称ACL)正式发布。据了解,该赛事可能是亚洲范围内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综合电竞赛事。随后,10月,“英雄体育VSPO”正式更名为“英雄电竞”。
这些电竞企业的“高光”,都为2025年的电竞产业发展注入了动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总体来看,2025年,资本在电竞行业的表现越发理性。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电竞领域发生约10起融资事件。其中,2025年2月,英雄电竞获得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旗下的Savvy Games Group2.65亿美元的现金投资,创下电竞行业的最高现金投资纪录。2025年,公开的电竞融资事件却寥寥无几。
电竞重大赛事和“中国电竞第一股”诞生,似乎还是没能给资本市场足够的信心。
2025年,iG战队夺得中国战队在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的首个世界冠军,曾给电竞带来前所未有的热度。但形式单一的电竞虽在游戏玩家以及年轻群体之间赚足了“吆喝”,却没能带来持续的收益。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电竞已经被正式列为体育项目,但在许多地方,人们仍然没有将电竞和普通的玩游戏区分开来。赛事组织者在游戏和电竞之间也存在很多混淆,需要加强普及和引导。
英雄电竞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ACL CEO王忻晹认为,电竞产业有望重新吸引资本的目光。电竞世界杯等赛事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电竞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电竞产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2025年,我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达到4.90亿,同比增长0.42%。近5年来,国内电竞用户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不过,中国电竞在迎来“新版本”之前,还要“升级装备”,积累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在“2025年度中国电竞产业年会”上谈到电子竞技的“破”与“立”。
他表示,电子竞技因其复杂性,尚未出现一个行业、学界、政界能够公认的清晰边界和概念。在学界,也缺少对于电竞益处的研究成果。电子竞技的整体产业导向仍然偏前端的游戏企业为主,对接线下的中小型企业声量较小。当前的规范化不足,缺乏业界统一的标准体系。人才的培养孵化也存在缺位和错位。
对于电子竞技产业的“立”,宋洋洋认为,电竞应该更加准确、健康、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诉求的观念,从“电子游戏体育化、传统体育虚拟化、智能装备对抗化”几个方面入手;另一方面,应建设更加立体化、均衡化、与区域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产业体系,以此实现游戏产业线上线下反哺、产业链条均衡。
事实上,目前,电竞企业也跳出了单一依靠俱乐部和电竞赛事的思维定式。电竞产业的主流化,为电竞联动提供了更多“打开方式”,构筑“生态化”成为让中国电竞与上下游企业贯通的模式。
谈及电竞行业的未来趋势时,王忻晹表示,电竞正在逐渐摆脱单一、刻板的形象,向着更加真实、多元的方向发展。而随着代际的更替,电竞赛事也会迎来更加广泛的观众。
星竞威武集团首席运营官隋杭在“2025年度中国电竞产业年会”上表示,目前,星竞威武构建的商业矩阵包括“电竞俱乐部”“赛事活动电竞教育”“数字体育人才经济”“数字娱乐经济”“游戏发行”“电竞酒店”等多项业务。
生态化的思路也应用在更加宏观的电竞发展视角上。正如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所认为,要从政策生态、内容生态、赛事生态、周边衍生生态、人才生态等5个方面入手,加快建设成熟完备的电竞产业生态。“我们要积极拥抱变化,锐意进取,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路径上持续深耕,努力开创电子竞技全球大发展的新时代。”